蔬菜,到底是煮熟了吃,還是生吃,對健康比較好呢?
2015/09/02
為了將蔬菜的營養價值提高到最大限度,到底怎麼吃才好呢?
有關這點,所有蔬菜都沒有同樣的答案。因為有些蔬菜是加熱比較好,有些蔬菜則直接生吃比較好。
洋蔥:
切成薄片生吃比較好。
洋蔥具有淡黃色油狀液體的大蒜素(Allicin),加熱烹調時會流失。
大蒜素有抗菌、抗真菌、消炎、抗氧化、抗血栓、降血壓、維持脂蛋白平衡、防治動脈硬化等功效。
但另一方面,洋蔥也含有抗發炎功效的槲皮黃酮(Quercetin)和類黃酮物質(Flavonoids) ,烹調時,類黃酮會增加。
比起白洋蔥,稍微帶有黃色和紅色的洋蔥,含有的類黃酮比較多。
若要烹調,最好煸炒,或者只加熱5分鐘。加熱5分鐘以上的話,營養價值會流失。
煸炒是先將炒鍋內放少量底油,中火熱油,加入原料快速翻炒至熟透,調味而成。也就是生炒。
花莖甘藍(broccoli):
最好生吃吧。
加熱的話,會破壞芥子酶(Myrosin),這是一種可以從肝臟除去發癌性物質的酵素。
花莖甘藍和其他油菜科的蔬菜,例如高麗菜,菜花,羽衣甘藍等,都可以生吃。
生花莖甘藍,含有大量的芥子酶,能抵禦癌症和胃潰瘍。
加熱的話,雖然會破壞芥子酶,但也會生成油菜科的吲哚(indole)化合物。這是前癌症狀惡化之前與發出癌性物質對抗的蛋白腖(phytone)。
紅菜頭(甜菜)(table beet,beetroot,red beet):
直接生吃吧。
加熱的話會流失30%的葉酸。直接生吃的話,能攝取這個極好的化合物。
蘑菇:
請烹調後再吃。
炒、煸炒、水煮、火烤、燒烤等,烹調方式很多。加熱的話,能攝取生成肌肉的鉀。
紅青椒(紅辣椒):
最好直接生吃。
190度以上的高溫會破壞維生素C。而且紅辣椒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,也會融解於水。加熱烹調的話,維生素C會溶化於水,直接生吃最佳。
菠菜:
加熱烹調的話,可以增加鐵分、鈣,鎂的攝取量。
直接生吃也沒有問題,不過,用火加熱的話,鈣比較容易被吸收。
想要讓牙齒和骨頭長得結實,鈣是不可欠缺的營養素。菠菜含有大量的鈣,多多攝取吧。為了不減少營養素,蒸比煮較好。
蕃茄:
最好加熱烹調後再吃。
吃加熱過的蕃茄,可以大量攝取抗癌性物質的番茄紅素。
蕃茄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,而番茄紅素具有抵禦癌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抗氧化作用。
用少量油烹調的話,可以增加番茄紅素的量,比生吃更能吸收番茄紅素。
胡蘿蔔:
最好直接生吃。
生胡蘿蔔,含有大量的多酚(Polyphenols),多酚能減少癌和心臟病的風險。加熱或烹調的話,會破壞多酚和維生素C。
另一方面,加熱烹調過的胡蘿蔔含有的β胡蘿蔔素,比生胡蘿蔔多。
蒜:
如果是香味很好的蒜,加熱會令大蒜素減少,不太推薦。
所以最好不是在烹調的第一步加上蒜,而是在最後加上比較好。
蒜含有的大蒜素,有抵禦動脈硬化的作用。加熱的話,會令這些化合物減少,直接生吃是最佳方式。
関連記事
-
-
熱天時,吃了會感覺越熱的食物
夏日炎炎,大家在夜晚是不是很想到屋外吹吹涼風,喝一杯冰啤酒或吃點冰淇淋? 但是, …
-
-
生於 5 月份的人,最不容易生病?(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調查結果)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一份調查統計研究報告,顯示根據不同的出生月份,可以 …
-
-
能夠延年益壽的7種食物(科學證明)/紅莓苔子、綠茶、果仁、鮭魚、蘭莓、全粒穀物和橄欖油、葡萄酒
研討長壽的主要原因,一直是讓各種研究人員著迷的主題。 他們調查了日本沖繩縣居民, …
-
-
閱讀小說,會給大腦帶來長期的影響(美國研究)
根據至今為止的研究,證明了閱讀確實可以刺激大腦,譬如,2006年的研究證明了光是 …
-
-
YouTube 被點播700萬次的安眠音樂
因緊張狀態和神經興奮的影響,有時怎麼也無法睡著。有人在 YouTube 上載了一 …
-
-
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人,比較不容易患上癡呆症
媒體或雜誌、書藉等,經常介紹各式各樣的老人癡呆症預防方法,不過,「語言」運用好像 …
-
-
會促進人體老化的五種黃棕色可口食品
何謂「AGEs」? 「AGEs」是「Advanced Glycation End …
-
-
一週2日OK 的「慢速絕食」之驚異效果,連細胞都可以恢復年輕?!
「不吃=絕食」對減肥有效已經是常識。但是,一昧地不吃,對健康反倒有害。 實際上, …
-
-
21種簡單判別100卡路里的食物
近年來,無論個別包裝的食材,或是快餐食品、大眾餐館的菜單,大多記載著熱量(卡路里 …
-
-
可以清淨空氣的10種觀葉植物
天氣太熱,應該有不少人緊閉門窗大開冷氣吧(我先舉手!)。而且,為了清淨室內的空氣 …